近日,有行業人士反映土木在線網無法打開。據該網站官微消息,因網站有掛靠信息,正在接受住建部審查。
近兩年來,“掛靠”儼然成為過街老鼠,人人都在喊打,為何在實際生活中卻是屢禁不止、層出不窮?是處罰不夠嚴厲?還是因為其他制度性原因?
工程建設專業性很強,且與社會公共利益及社會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因此從事工程建設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即資質。
沒有資質,掛靠資質;資質等級不夠,掛靠資質高的。有市場,就有了買賣。因此在現實中,作為企業業務能力代名詞、投標資格認定主要評判標準的建筑業企業資質,卻成了可以交易的“商品”。
近年來,住建部門一直在進行資質改革
● 2014年11月,住建部將專業承包資質由60個壓縮至36個。
● 2015年,取消了建筑智能化、消防設施、建筑裝飾裝修、建筑幕墻4個設計施工一體化資質。
● 2015年10月9日,住建部發布《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的資質換證調整為簡單換證,資質許可機關取消對企業“資產、主要人員、技術裝備”指標的考核。
● 同年(2015年),又取消《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中關于國家級工法、專利、國家級科技進步獎項、工程建設國家或行業標準等考核指標要求,對于申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的企業,不再考核上述指標。
● 2016年10月,住建部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取消(除各類別最低等級外)注冊建造師、中級以上職稱人員、持有崗位證書的現場管理人員、技術工人的指標考核。
● 2017年4月,正式取消園林綠化資質。
● 2017年6月,住建部印發《施工總承包企業特級資質標準(征求意見稿)》,擬刪去對企業注冊資本金、上繳營業稅、企業經理、財務負責人、一級建造師數量、設計人員、工法數量、信息化等要求。
● 2017年9月,取消工程咨詢、物業管理一級、地質勘查等資質。
● 2017年11月7日,住建部印發《關于培育新時期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擬取消建筑施工勞務資質審批,設立專業作業企業資質。
● 2019年,住建部建管司在《2019年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簡化資質類別和等級設置”。
從上面的這一連串的改革,可以看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接下來改革的大方向,簡化甚至弱化資質是大趨勢。
市場經濟下,如果繼續實行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會出現哪些問題?
1. 以企業資質等級來作為評判標準,已不足夠準確
由于資質掛靠、人員證書掛靠及流動、轉包等原因,一個企業在申報資質時可能人員、業績等都符合資質標準要,在實際施工時卻是完全另一回事。可能真正干活的是一個沒能力、沒水平、沒經驗的人員。一定程度上,企業資質和工程安全質量出現脫鉤,完全成為兩張皮。
2. 引發建筑市場一定程度的混亂
無資質、低資質的就花錢掛靠,有資質的則出借資質牟利,這幾乎已成為行業普遍現象,雖三令五申加以禁止,但這種現象仍難以根除。
對于那些以出借資質生存的企業來說,由于他們實際是很少從事建筑施工,所以施工能力不斷弱化,導致其資質等級與自身能力不相匹配;而有些企業長期從事建筑施工,既有業績也有技術,然而因為資質不夠,企業只能在資質等級許可范圍內進行業務活動,因為限制其承接有高資質要求的工程,企業要么去掛靠,要么是放棄,無端蒙受損失。
3. 目前的企業資質管理制度,導致企業缺少差異化
我國的資質標準除了將施工行業按專業、按規模劃分等級外,還對各專業應具備的人員、機械設備、過往工程業績,技術實力應達到什么等級等等,都規定的死死的,差一丁點兒都不行,這就導致了所有通過資格審查的企業高度相似,企業之間沒有了差異化,同質化競爭相當嚴重。
比如市政一級升特級,《資質標準》規定必須承造過7類市政工程中的4類;房建一級升特,必須承造過5類工程中的3類。這就使得大部分施工企業什么都得會干、能干。
但是大家知道,什么都會干的人很難做到精深專,企業也是一樣的。而市場經濟下,企業的競爭力來自于差異化。但是這種企業之間高度相似性導致了我國施工企業差異化競爭性差,同質化嚴重,自然而然形成低、小、散的行業局面。
真正有能力、有實力施工的企業,價值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資質改革其實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取消資質必然會涉及到既得利益獲得者的利益。那么資質取消或者是淡化,對于誰是真正的有殺傷力的?
就是那些什么都沒有,自己不干活,或者沒有能力施工,僅有資質,靠出借資質收管理費的企業要死掉。
對于新申請資質企業或者以前沒有資質、靠掛靠接工程的企業來說,可以省下掛靠費用。對于真正有能力、有實力施工的企業,價值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
未來,只有培養團隊、善于經營、狠抓管理的企業才能贏得客戶口碑
目前談全面取消建筑業企業資質還為時過早,不過在中央決定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改革大方向的指引下,資質已逐步淡化。未來或許如同歐美市場全面取消,但取消的前提: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健全的保險體系。
也有可能如同日本建筑業保留資質管理模式,資質不再分類那么明細。我們暫且稱為“資質后時代”,“資質后時代”建筑企業憑借什么贏得市場競爭優勢呢?
未來建筑業的競爭,只有培養團隊、善于經營、狠抓管理的企業才能贏得客戶口碑,才能贏得市場,也才能贏得未來。
本文來源:度川管理研究部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