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過后,廈門國貿發布相關公告,稱103億轉讓旗下兩家房地產公司(國貿地產和國貿發展)予控股股東,并表示,這次交易完成后,就不再持有國貿發展和國貿地產的股權。這也意味著,這次交易完成后,廈門國貿基本退出了房地產行業。此舉極有可能與國家近期重申的“退房令”有關。
退房令重啟,土地出讓金變革
國家層面為房地產行業降溫
2020年,國資委重啟“退房令”,明確要求國企央企嚴把主業投資方向,嚴控非主業投資。國資委指出,國企央企不得為規避主業監管要求,通過參股等方式開展中央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規定的商業性房地產等禁止類業務。同時,在目前大環境之下,房地產已不是一個能賺快錢、利潤率高的行業。所以在去年重啟退房令后,很多央企開始轉讓手中的房地產項目。尤其是2020年11月,房地產行業產權轉讓項目共24個,央企轉讓地產項目股權就有19個。
截至目前為止,以國家電網、中航集團為代表,據稱有14家央企已完成涉及房地產相關業務的整改或調整。
政策:土地出讓金重大變革
無獨有偶,6月4日,房地產行業迎來重磅政策:財政部等四部門發布了《關于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礦產資源專項收入、海域使用金、無居民海島使用金四項政府非稅收入劃轉稅務部門征收有關問題的通知》,在業內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作為地方財政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出讓金征收部門的劃轉,被業內人士解讀為“中央出手終結地方土地財政”“抑制地方賣地沖動”,將會壓縮地方政府對土地出讓金的支配權。
新政實施后,房企再想和地方政府部門“談條件”,空間將大大減少,也沒有了拖欠土地出讓金的可能。因為根據《通知》要求,房企不繳齊土地出讓金,拿不到繳費憑證,就得不到《國有土地使用證》和《施工證》。此舉也被不少人視為有意對未來房地產稅改革進行鋪墊。
可以預見,相關政策接連出臺,勢必會對房地產行業造成影響。未來房企項目的投建將會更加理性謹慎。房地產行業的階段性降溫將會延續下去。
房地產市場緊縮
對建筑涂料的影響幾何?
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涂料消費國和生產國,其中建筑涂料是涂料中產量最大的品種,占到涂料市場51%,約等于153萬噸,年均增長速度達9.7%。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作為建筑涂料行業的直接下游產業,對建筑涂料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今年3月,《2020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首選供應商服務商品牌測評報告》公布。
在首選土建材料類品牌涂料類榜單中,立邦以18%首選品牌率位列榜首;三棵樹以1%的微弱差距落后立邦,位居第二;獲得第三位的是亞士漆,品牌首選率占比為15%;固克與富思特品牌首選率占比皆為9%,并列第四位;占據5-10位的品牌分別為嘉寶莉、美涂士、德愛威、巴德士、經典、久諾、華潤漆、傳化漆、多樂士專業。
隨著房地產工程市場戰略合作需求多樣化,國內建筑涂料市場的細化程度不斷提高,從單一的涂料產品到涂料保溫外墻裝飾綜合方案,細分品類被不斷納入集中采購體系,真石漆、地坪漆、反射隔熱絕熱涂料、水性環保題材均被重點關注。可以看到,房地產投資對建筑涂料發展產生著正面影響。當政策緊縮,房地產開始降溫,建筑涂料的又該何去何從?
中國存量建筑市場龐大
建筑涂料新增長點來臨
盡管房地產逐年降溫,然而國內市場建筑的總存量依舊在逐年增加,舊房翻新和外墻重涂市場的逐步來臨為建筑涂料的帶來了新增長點。
中國存量建筑市場龐大,且年均重裝面積可達47億平方米以上。2019年,中央對老舊小區重視力度明顯加大,數據顯示,老舊小區改造將帶動內墻與外墻涂裝需求約400億元。從房屋交易數據看,一二線城市二手房交易占比更高,二手房交易往往伴隨著內墻重裝,帶來新的市場需求。房屋存量市場需求逐步釋放,意味著中國涂料市場未來發展趨勢或復制發達國家歷程,相較于新涂需求,重涂需求驅動下的涂料市場消費屬性更強。
目前,國內新房及老房存量眾多,裝修需求持續增加,且在各級政府政策下,老舊小區改造持續不斷推進,市場空間可觀;同時,隨著中國人口數量及城鎮化率上升,未來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地產業為涂料市場帶來更大的需求。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建筑涂料需求達730萬噸,預計2024年需求將突破850萬噸。
在未來5至10年,中國建筑涂料市場仍未見飽和,需求仍不斷增加。盡管如此,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各大生產商亦不得不投入更多研發,以維持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新產品需要更多功能、更環保、朝向可持續性等,亦成為當前研發方向。
本文來源:建材網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