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分工的意見》(以下簡稱《分工意見》)。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按照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分工意見》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021年工作任務,分解為12個部分、38個方面、44項重點,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和有關地方的分工責任及完成時限。
《分工意見》強調,今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齊心協力,開拓進取,努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確保兌現對人民的承諾。
《分工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精心組織,落實工作責任制,明確時間表、責任人和成果形式,把各項工作往前趕,全力以赴抓落實,把政府對人民的承諾變成促發展、惠民生的新成效。要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進一步細化實化“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統籌安排做好年度工作和“十四五”工作,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有關地區和部門要對照分工意見抓緊制定重點工作分工實施方案報國務院。
《分工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協商,形成工作合力,對跨領域跨部門跨地區事項,要加強協同配合。各部門要加強對地方的指導服務,深入調研了解政策落實的進展情況、困難問題和成效經驗,及時完善政策。各地區要加強與有關部門對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政策措施落地落實落細。
《分工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督促檢查和跟蹤督辦,有力有序推動主要目標任務如期完成。對作風漂浮、執行不力、效果不好的要加大督查和暗訪力度,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作為、亂作為的要堅決追責問責。同時,督查、督導等工作要規范進行,講求實效,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國務院辦公廳要建立《政府工作報告》督查總臺賬,定期對賬督辦,重大情況及時報告。
以下為醫療健康領域的重點工作分工:
1. 持續推進衛生健康體系建設
◆ 堅持預防為主,持續推進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體育總局、國家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強化基層公共衛生體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處置和物資保障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強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服務。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擴大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加強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隊伍建設,提升縣級醫療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中醫藥局、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堅持中西醫并重,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國家中醫藥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醫保局、國家藥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支持社會辦醫,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規范發展。(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強化食品藥品疫苗監管。(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海關總署、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優化預約診療等便民措施,努力讓大病、急難病患者盡早得到治療。(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牽頭,年內持續推進)
◆ 要多措并舉加大對縣鄉醫院、衛生院的投入。(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要采取一些讓群眾切實感受得到的措施,擴大基本醫保門診報銷、常見病藥品報銷范圍等。(國家醫保局牽頭,年內持續推進)
◆ 居民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分別再增加30元和5元。(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牽頭,5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 推動基本醫保省級統籌。(國家醫保局牽頭,財政部、稅務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推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國家醫保局牽頭,年內持續推進)
◆ 建立健全門診共濟保障機制,逐步將門診費用納入統籌基金報銷。(國家醫保局牽頭,財政部等按職責分工負責,5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 完善短缺藥品保供穩價機制。(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市場監管總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見病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納入集中帶量采購等辦法,進一步明顯降低患者醫藥負擔。(國家醫保局牽頭,年內持續推進)
◆ 到明年年底前每個縣至少要確定1家定點醫療機構,提供包括門診費用在內的醫療費用跨省直接結算。(國家醫保局牽頭,2022年12月底前完成)
2. 加強基本民生保障
◆ 促進醫養康養相結合,穩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國家醫保局、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社區養老、托幼、用餐、保潔等多樣化服務,加強配套設施和無障礙設施建設,實施更優惠政策,讓社區生活更加便利。(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國家中醫藥局、全國老齡辦、全國婦聯、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中國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完善傳統服務保障措施,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服務。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殘疾人需求,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他們日常生活造成障礙。(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健全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加強殘疾預防,提升殘疾康復服務質量。(民政部、中國殘聯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3.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 夯實基層社會治理基礎,健全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民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鄉村振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大力發展社會工作,支持社會組織、人道救助、志愿服務、公益慈善發展。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醫保局、國家鄉村振興局、國務院婦兒工委辦公室、全國老齡辦、全國婦聯、中國殘聯、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青團中央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切實做好洪澇干旱、森林草原火災、地質災害、地震等防御和氣象服務。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應急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中國地震局、中國氣象局、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國家國防科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4. 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 《分工意見》在總體要求中明確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國務院各部門分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 推動高質量發展已然成為各行各業共同的發展主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體制改革司原司長梁萬年指出,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公立醫院的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的道路,核心是實現三個轉變、三個提高。第一個轉變,從發展方式上走向內涵建設為主,提高質量。第二個轉變,從發展的內涵上、管理上走向內涵式的、集約性的、高效的管理,主要是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提高效率。第三個轉變,從資源配置方面逐漸轉向投向人力資源發展來提高人的積極性,提高廣大醫務人員的待遇。
◆ 除此之外,《分工意見》要求堅持常態化防控和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繼續毫不放松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抓好重點區域和關鍵環節防控,補上短板漏洞,嚴防出現聚集性疫情和散發病例傳播擴散,有序推進疫苗研制和加快免費接種,提高科學精準防控能力和水平,由國務院各部門分別負責,年內持續推進。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