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面對市場模式之變、競爭格局之變、科技進步之變,中國建筑業和建筑業企業高質量發展道路該怎么走?挑戰來自何方?機遇如何把握?變革如何演繹?是我們當前需要思考和研究的。
挑戰來自何方?
中國建筑業和企業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所面臨的挑戰是系統性、連鎖式的,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生產組織模式發生了改變。當前,“用工貴、招工難”已成為普遍現象,在日益提高的施工標準面前,人工很難滿足制式需求。而機械裝備通過研發換代,基本解決了經濟性、穩定性的問題,具備了大范圍推廣的動機和條件。特別是近年來,一系列新興技術投入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減少了人工誤差。
這些新技術對于傳統施工生產方式具備壓倒性優勢,是降維式打擊,建筑業企業面臨來自工業、制造業甚至服務業企業的跨界挑戰。另外,產品服務的標準提高了,若不采取機械化施工作業,整個產品的品質便無法保證。
企業遇到了發展邊界問題。對任何企業來說,如何超越競爭對手并在市場上取得先機,是一個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制勝之道一般有兩條:一是在當前領域做深做專,構筑差異化競爭壁壘;二是拓寬邊界勇于創新,探索更多的商業可能。對于建筑業企業來說,從營收幾億元到幾千億元,如果發展模式還能繼續盈利,就可以繼續堅守當前的發展方式,反之,則需要改變對策。
建筑業市場進入動蕩期。一是市場規模分化,市場優勢集中。二是經營模式分化,要素優勢集中。一流企業掌握資本和技術,升級成甲方;中端企業依靠組織和管理,繼續做乙方;底層企業則淪為大型“包工隊”。三是競爭格局分化,品牌優勢集中,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不斷凸顯。
機遇如何把握?
目前,建筑業企業最大的發展機遇在中國的城鎮化進程中。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按照中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的速度,要達到發達國家75%的標準,還有10年左右的投資拉動紅利期,城鎮化是中國建筑業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發展的最大支撐。
機遇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是為滿足農村人口“進城”的跨地區高速鐵路、公路及城市廉租房、公共交通、地鐵輕軌等的建設。第二階段,主要是都市圈建設以及為滿足中心城市與衛星城間運輸、通勤等需求的城際鐵路、城際高速公路等的建設。第三階段,城鄉一體化,城市、城鎮、鄉村的人口流動達到動態平衡,人口流動沿著城市和鄉村的交通干道進行雙向轉移,快捷的城鄉交通干線建設就成為了新的機遇。
變革如何演繹?
要從要素管理轉向資源整合。在市場高度成熟的階段,已經不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是以企業為核心的供應鏈跟供應鏈之間的競爭。
要從擴張產能轉向構建核心競爭力。每個企業要根據自身的條件、能力、環境來定位自己在價值鏈的位置,一定要構建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要從交易型企業過渡到價值型企業。一個企業存在的依據就是為股東創造價值、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
要從內卷化生態走向國際化生態。中國企業只有走出去才有可能真正在對抗中、競爭中不斷提升、砥礪自己,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世界領先。
本文來源:建筑界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