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下半場,新基建投資增速的修復力度逐月提升。同時,伴隨著各地加碼布局“兩新一重”,一批投資規模達千億元級別的項目也陸續公布。
近日,多省的專項債資金已陸續到位,9月份有望成為專項債發行規模超預期的月份。
9月9日,財政部消息顯示,截至8月底,今年累計發行地方債49584億元,新增專項債券預計10月底前發行完畢。此前已發行的2.24萬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將全部用于國務院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服務領域。
市場預計,9月份專項債發行規模有望超過5000億元。受此影響,三季度基建增速有望持續上行,為“穩增長”目標打下基礎。
自今年“兩會”提出“兩新一重”建設領域概念后,各地紛紛制定有關新基建的實施方案,以加快推進項目的落地。據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已公布新基建名單的包括湖北、安徽、云南、湖南等省份以及深圳市,預計總投資規模超萬億元,其中年內可形成的投資也在千億元規模。
以深圳市為例,其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2020-2025年)》,其中提出力爭到2025年,要實現深圳新基建的建設規模和創新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根據深圳市發布的新基建清單,首批新基建項目總計有95個,總投資額為4119億元,預計本年度可形成的投資為1006億元。
北京大岳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永祥認為,新基建將是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關注點,目前各省相繼公布了新基建清單,這不僅可以起到擴大內需的作用,還能拉動有效投資需求。
“相比上半年,當前我們真實的感受是各省明顯加快了基建投資的速度,而且對上馬好項目的心態也比較迫切,從我們服務的省份來看,政府更傾向新基建和交通運輸項目。”金永祥坦言。
據他介紹,進入下半年,隨著疫情和汛情的緩解,政府對新基建項目表現出更大的熱情,也反映在工作的各個細節上。“比如從項目審批流程看,現在政府的項目審批周期已經大大縮短,此前一個項目需要2~3個月的時間,現在差不多15~20天就能有結果。”
事實上,自“新基建”的概念和范圍發布以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穩投資、穩增長中所發揮的作用就引起市場關注。
在公開場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多次表態稱將加快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對市場而言,這種發聲背后,或許意味著未來將會有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
8月6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將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轉型。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副院長袁海霞分析,未來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形式或將更加信息化和數字化,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專項債將加強對交通運輸與信息建設交叉領域的支持力度。
本文來源:中國經營網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