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推動新的空間——“數字空間”的形成。在深圳市福田區,人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數字空間”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涌現出的前所未有的新動能。進入今年第二季度,福田經濟增長由負變正,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正在做實做強,“數字空間”正成為穩增長、保民生的大底盤。
日前,在福田區政務服務中心現場,來自“數字空間”政府高端研討會的專家們體驗了福田數字政府的服務:智慧服務“掌上辦”、網點服務“就近辦”、自助服務“全天辦”、容缺服務“馬上辦”“4辦服務”;“一扇門”進出、“一窗口”受理、“一張網”覆蓋、“一層級”辦結“4個一體系”;區級事權實現“零收費”、網上大廳實現“零距離”、壓縮流程實現“零時限”、數據共享實現“零材料”“4零清單”等。專家們對省時、省力、省心的服務贊不絕口,對福田“數字空間”惠企惠民的作用予以肯定。
“福田‘數字空間’建設已進入全面賦能期,智慧服務‘掌上辦’、容缺服務‘馬上辦’、區級事權‘零收費’等改革都是先行示范?!备L飬^政務服務中心主任劉民安介紹,即使受到疫情影響,今年第二季度以來,平均每月新增2000家企業主體,注冊企業一天就可以完成,涉企事務實現“一門通、一窗通、一網通”。對新注冊企業主體,政府免費送開辦印章,企業首辦缺材料也可先上車后補票。
如今,“互聯網+政務”的“數字空間”建設成果在福田區正轉化為營商環境的軟實力,也是惠企惠民的新福利。據劉民安介紹,福田出臺“1+9+N”產業資金政策,今年將有20億元惠企資金流向企業,全部采取智能化不見面審批,申報結果自動生成。福田聚焦民生精準發力,還首推租賃備案線上“秒批”辦。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國成表示,從“4辦服務”到“4個一體系”再到“4零清單”,福田區“數字空間”不僅開拓了穩增長惠民生的線上空間,而且通過標準化、體系化的創新為國內“數字空間”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表示,“福田模式”是在危機中尋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基層案例。福田區數字政府把數字服務力轉化為企業活力和區域競爭力。這充分說明,中心城區完全可以走出物理空間的制約,開辟“數字空間”的新動能。
劉民安表示,福田政務改革按照福田區委、區政府的部署,服務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格局,把數字政務服務力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和活力。政務服務改革要加快從平面互聯網時代轉向5G大數據的“數字空間”時代,從數據管理轉向數據共享模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