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13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提出,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著力發揮互聯網平臺對傳統產業的賦能和效益倍增作用;鼓勵發展便捷化線上辦公;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支持民間資本參與水電路網等城市設施智慧化改造;促進建筑施工機械等生產工具共享等15個新業態和新模式。
這15個新業態,看似與我們關系不大,回味一下,有些變化已經在我們身邊發生了,這些新業態新模式也可能影響建筑行業的走向:
一、企業辦公環節數字化進程加快
今時不同往日,現今的企業管理數字化程度與10年前大相徑庭,而作為傳統行業的建筑業,對于精細化、流程化、數字化程度的要求并不高,相信在這一波線上辦公浪潮的推動下,行業內控數字化水平將有大幅提升。
二、企業采購環節數字化進程加快
近年來,行業內涌現了以建筑企業為主導或者第三方平臺為主導的建材集采平臺,大型建筑集團也在競相效仿和制定自己的"中央廚房",站在前沿的一些平臺甚至開始涉及數字化金融。
三、企業生產環節數字化進程加快
生產環節數字化看似不是很難,就是把數據錄入,實則非也,數據進行交互才是其本質,比如,施工耗材的計劃管理、施工機械的計劃管理,實現過程管控和干預,才能有效提升效能。
隨著人工智能、BIM技術的發展,建筑業數字化建造的水平和質量在近年來發展迅猛。
四、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成為可能
建筑業作為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其中的信息孤島不止一個,產業鏈協同發展將是大勢所趨,而加速這個趨勢的關鍵因素就是線上經濟和數據交互。
五、集約化管理促成同行合作
同行之間是競爭關系,也可以是合作關系,有商業頭腦的人士,看到了商機,做起了可回收耗材的資源回收、租賃與轉讓的商業模式。搭建平臺,讓買家與賣家自己發布需求與供給信息。
六、傳統單一化服務邊界已經打破
單一施工總包、專業分包的日子會越來越難過,更多的增值服務或者增長點,是多數成功企業發展的砝碼。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業務拓展非常重要,新基建涉及的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就是很好的突破點,《意見》已經給了大家很好的回答。
七、科創投入的紅利期即將到來
科創投入往往在短期內不會給企業帶來可見的效益,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可能會打破這一常規,更多的高科技代替人工的案例將發生在建筑業,AI+BIM審圖、5G監控、機械化施工、裝配式建筑等業態將在今后得到大發展。
本文來源:建筑時報
熱線
關注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