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專項債被視為穩投資的重要工具,其發行情況備受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Wind數據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4月末,今年地方債合計發行1.9萬億,其中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1.15萬億,占前兩批額度的89.3%;新增一般債0.51萬億,占提前批額度的91.5%。這也意味著,提前下達的額度即將用完。
新的“彈藥”已開始補充。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在年初已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1.29萬億元基礎上,再按程序提前下達1萬億元專項債新增限額(市場稱為第三批),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
記者采訪了解到,第三批1萬億額度已于4月下旬下達至地方,地方亦做好相關項目儲備。按照國常會的要求,5月僅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就將達到萬億。考慮新增一般債、再融資債券也要發行的因素后,5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將創出歷史新高。
地方債的大規模發行將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帶來一定擾動,市場預計貨幣政策將通過降準等方式提供流動性支持。中信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明明表示:“5月份將是貨幣、財政政策大月,貨幣將為財政護航,預計5月份降準和降息(存款基準利率)大概率都會落地,打破資金利率和長端利率的震蕩僵局。”
專項債發行進度達九成
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進度,帶動有效投資支持補短板擴內需,財政部去年11月提前下達了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務限額1萬億(第一批),今年2月,財政部再度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8480億元(第二批),其中一般債務限額5580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900億元,兩次共提前下達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8480億元。
從發行來看,1-4月累計發行地方政府債券1.9萬億,其中新增債券1.66萬億,占提前下達額度的九成(一般債券0.51萬億,完成提前下達額度的91.5%;專項債券1.15萬億,完成提前下達額度的89.3%);剩余均為再融資債券。
“地方債的大量發行并投入使用將對基建投資起到積極的作用,預計二季度基建投資增速將快速回升。”國金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周岳表示。
其中,專項債尤為受市場關注。相比去年而言,今年專項債用于資本金的比例大幅提升,將明顯帶動社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去年9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以省為單位,專項債資金用于項目資本金的規模占該省份專項債規模的比例可為20%左右。今年3月份,這一比例提升至25%。
從實際情況來看,1-4月專項債用作資本金的規模為1315億,占同期專項債發行規模的11.4%。這一比例相比去年大幅提升,但仍低于上限要求。
“如果一個省2020年專項債額度是1000億,那么可以用于資本金的規模是250億。因為提前批專項債按照20%的比例作為資本金,后續作為資本金的規模會大些。”相關人士稱。
“提高資本金比例對解決資本金缺口構成利好,也是充分發揮專項債帶動作用的體現。”西南地區某地市發改委投資科人士表示。他介紹,近期上報的項目中,只要符合專項債作資本金的10個領域中,總體按30%的比例把握,具體項目可適當上調。
由于此前要求專項債不投向棚改、土儲等領域,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大幅提升,1-4月該比例在80%左右。不過,后續這一投向要求將出現變化。
21世紀經濟報道5月6日獨家消息,棚改專項債將恢復發行,部分地方已在梳理棚改專項債項目清單。監管部門要求,棚改專項債僅支持已開工項目,且不得用于貨幣化安置項目。這一定程度上將緩釋地方財政金融風險,但專項債投向基建的比例會有所下降。
“當前地方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棚改專項債對地方財政的支撐作用依然明顯。”西部省份某地市債務辦人士表示,“已實施的棚戶區改造在建項目在無后續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地方難以籌集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容易出現‘半拉子’工程。因此,繼續適當發行棚改專項債券,有助于避免這一情況。”
月度發行量將創新高
“隨著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規模接近前兩批提前下達限額,財政部擬再提前下達1萬億專項債額度,力爭5月底發行完畢,確保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盡快形成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因此,預計5月份地方債將放量發行。”周岳稱。
Wind數據顯示,地方債單月發行規模最高的月份為2016年4月,當月發行規模達到1.06萬億。緊隨其后的是2016年2月,發行規模為1.02萬億。其余時間,月度發行規模均未超過萬億。
按照國常會要求,今年5月僅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就將達到萬億。根據部分地方披露的發債安排,湖北、北京、陜西等六省市5月計劃發行新增一般債及再融資債券633億。如果加上未披露發債安排的地方,5月地方債發行規模將超過2016年4月,創歷史新高。
歷史上看,當財政政策發力來對沖經濟下行,一般都伴隨貨幣政策放松的“保駕護航”,市場才有足夠的流動來消化地方債供給的增加。
比如2015年,地方政府開始發行置換債,當年發行規模超過3萬億。為了緩解地方債放量對市場流動性的壓力,央行于2015年4月份降準100BP。今年1月,新增專項債發行超過7000億,疊加春節因素,央行也推出了降準的措施。
中金公司首席固收分析師陳健恒認為,5月下旬“兩會”召開后,普通國債和特別國債的發行也會在接下來的2-3個月有顯著的提升。就供給而言,接下來的2-3個月,利率債凈增量有可能連續保持破萬億的節奏。這類似于2016年二三季度的狀況,貨幣政策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也會進一步寬松。
5月4日,金融委召開的第二十八次會議認為,在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的形勢下,我國股市、債市、匯市總體平穩運行,韌性較強。會議要求,金融委各單位完善宏觀預案,創造有效需求,優化供給結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提高政策質量,狠抓政策落實。
中信證券宏觀團隊稱,5月將迎來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高峰,預計貨幣政策會通過降準等方式積極配合提供流動性支持。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熱線
關注
置頂